來源:互聯網
關于加快推進全省裝配式建筑發展的若干意見
各設區市和省直管縣(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工業和信息化局、自然資源(規劃)局,贛江新區城鄉建設和交通局、經濟發展局、自然資源局:
“十三五”以來,各地嚴肅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指導意見》(贛府放〔2016〕34號)精神,穩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示范引導,依靠技術創新,大力推動修建方式變革,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裝配式建筑發展取得較好成績。但還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政策措施落實不做到、市場培育進展滯后、專業技術人才缺少等問題。為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贛府廳放〔2020〕34號)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建標規〔2020〕8號)等精神,大力實行綠色建造、裝配式修建,促進我省建筑業轉型升級,構建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協同發展,特制定如下意見。
一、總體拒絕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的發展理念,著力提升建筑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進一步培育裝配式建筑市場,促進建筑業與工業化、智能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按照限于、經濟、安全、綠色、美觀的拒絕,以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等為重點,著力推動修建方式變革,提高裝配式建筑發展水平,帶動建材、節能、環保等涉及產業發展,助推我省建筑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二、工作目標
到2022年,政府投資房屋建筑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符合裝配式修建條件的應采用裝配式修建方式,裝配式建筑新開工面積占新建建筑總面積的比例不高于30%,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裝配率達到30%以上,并逐年提高;抓好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國家試點,公共建筑原則上使用鋼結構裝配式建造方式。到2025年,我省裝配式建筑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裝配式建筑新開工面積占新建建筑總面積的比例超過40%,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組裝率基本達到國家規定要求,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明顯提升,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初步創建,建筑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
三、主要措施
(一)強化用地規劃管控。工程建設項目裝配式建筑面積比例和裝配率應劃入規劃設計條件,一并載入土地出讓合同或劃撥決定書。政府投資項目原則上使用裝配式修建方式。從2021年起,社會投資項目裝配式建筑新開工面積占到新建建筑總面積的比例不低于30%,并逐年提升。有關部門在辦理工程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申請時,應嚴格按照當地裝配式建筑規劃發展拒絕,實施項目建設的組裝比例和組裝親率。對應使用裝配式建造的工程項目而未實行裝配式修建方式的,不應督促涉及責任主體整改實施。
(二)提高產業發展水平。積極培育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綜合性龍頭企業,形成一批技術先進設備、專業配套、管理規范的裝配式建筑施工總承包企業。重點打造一批產業集聚能力強勁的裝配式建筑重點示范市、縣(區)。積極開展試點示范活動,定期審定省級裝配式建筑示范工程項目,并給與一定的政策支持。符合裝配式建筑標準的商品房項目,在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時,容許將預售項目裝配式預制構件投資算入工程建設總投資額,計入工程進度。
(三)完備招投標和耗資管理。裝配式建筑原則上使用工程總承包組織方式。希望裝配式建筑使用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裝配式建筑項目可按照技術簡單類工程項目招投標。認真執行我省現有裝配式建筑工程計價依據和規則,不斷完善裝配式建筑工程計價體系,及時完整發布裝配式工程建設的造價指標、指數以及市場材料和部品部件價格信息,不斷提升市場化的工程計價水平。
(四)前進標準化設計和多專業協同。完備設計選型標準,實行建筑平面、立面、構件和部品部件、模塊標準化設計,推廣較少規格、多人組設計方法,以學校、醫院、辦公樓、酒店、住宅等為重點,強化設計引導,推廣裝配式建筑體系。通過數字化設計手段前進建筑、結構、設備管線、翻新等多專業一體化集成設計,提高建筑整體性,避免二次設計,保證設計深度符合生產和施工拒絕,發揮新型建筑工業化系統集成綜合優勢。
(五)推展構件和部件標準化。前進預制混凝土墻板、疊合樓板、樓梯等通用部件的工廠化生產,編制主要構件尺寸指南,滿足標準化設計選型拒絕,擴大標準化構件和部品部件使用規模,逐步降低構件和部件生產成本。推廣標準化、集成化、模塊化裝修構建部件,促進整體廚房、整體衛浴、鋼架裝配式輕質隔墻等部品和設備管線集成化技術應用于,逐步形成標準化、系列化的建筑部品供應體系。前進組裝化翻新在商品住房項目中的應用,推展管線分離出來、一體化翻新技術,推展集成化模塊化建筑部品,提升裝修品質,降低運營維護成本。
(六)擴展市場需求空間。各地圍繞裝配式建筑發展目標和年度實施計劃,公布建設項目,因地制宜自由選擇適合本地區的裝配式建筑技術,為產業發展提供市場需求。以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政府投資住宅項目為切入點,分步推進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水平構件、豎向非頂蓋構件、線腳頂蓋構件技術體系,逐步提高組裝率。全面推廣應用鋼架內隔墻、鋼架樓梯板和預制樓板。以公共建筑、工業建筑為重點,大力推廣裝配式鋼結構技術體系。大力引導輕鋼結構、木結構在旅游度假、園林景觀和仿古建筑項目中的應用。
(七)健全產業發展鏈條。推展設備制造、建筑材料等上下游企業加強產業協同,反對商品混凝土生產、墻體材料、門窗制作、鋼材生產加工等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向裝配式建筑構配件生產企業轉型。大力引入行業龍頭企業,補足、壯大、擴展裝配式建筑研發、設計、生產、運輸鏈條,構建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發展。各地應相結合現有工業園區,引領裝配式建筑設計、科研、建筑材料、構配件生產、物流、檢測等企業產業擠滿,創建裝配式建筑產業園區。
(八)增進生產能力供需平衡。綜合考慮到構件、部品部件運輸和服務半徑,引領產能合理布局,加強市場信息監測,定期公布構件和部品部件產能供需情況,提升產能利用率。各設區市要按照裝配式建筑發展規劃對轄區內生產基地、園區展開合理布局建設。
(九)推廣應用綠色建材。發展安全身體健康、環境友好、性能優良的新型建材,推進綠色建材認證和推廣應用,推動裝配式建筑等新型建筑工業化項目率先使用綠色建材,逐步提高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材應用比例。公布我省裝配式建筑綠色建材產品目錄。增大招商引資力度,反對有實力的企業統合上下游產業資源,引領傳統建材企業向新型建材企業轉型,推動裝配式建筑協同發展。積極支持高性能混凝土、新型墻體材料、高性能節能門窗等綠色建材在裝配式建筑中應用。
(十)實施容積率獎勵。確認為裝配式建筑的商品房項目,外墻鋼架部分建筑面積不超過規劃總建筑面積的3%可不計入成交地塊的容積率核算。其獎勵面積和用途,建設單位應在項目規劃總平面圖技術指標中明確。
(十一)強化工程質量管理。強化構件和部品部件進場、施工安裝、節點相連灌漿、密封防水等關鍵部位和工序質量安全管控,增強對施工管理人員和一線作業人員的質量安全技術交底,通過全過程組織管理和技術優化集成,全面提升施工質量和效益。完善裝配式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指導敦促企業加強對裝配式建筑構配件生產過程質量管理,完善裝配式建筑構配件生產加工過程檢測、出廠竣工驗收涉及制度,建設單位或受其委托的第三方應付裝配式建筑構配件實行質量監管,確保構配件出廠質量合格。
(十二)減緩信息技術應用于。推展物聯網技術在裝配式建筑、監控管理、節能減排和智能建筑中的應用。發展可穿著設備,提高建筑工人身體健康及安全監測能力,通過無人機收集大型建設項目作業現場及工程進度,應用傳感器實時追蹤混凝土的水土保持情況等。大力推廣BIM技術,鼓勵開發裝配式建筑設計技術和標準化設計軟件。加快裝配式建筑信息化建設,探尋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與城市CIM平臺應用于接入,實現數據、技術、業務融合。
四、確保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各地要建立和完善裝配式建筑發展工作機制,對照發展目標任務,制訂裝配式建筑年度實施計劃,明確責任分工,推動反對裝配式建筑發展政策措施實施落地,并主動積極開展政策落實情況評估。對創建國家級和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符合條件的裝配式建筑樣板項目,以及技術創新有重大貢獻的企業和機構,不應出臺適當的激勵政策。裝配式建筑發展劃入省政府對各市縣(區)政府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內容。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會同省直相關部門,強化對各地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指導服務,統籌協調我省前進裝配式建筑發展各項工作。
(二)培育專業技術人才。反對省內高校、職業學校設置裝配式建筑、BIM技術專業課程,推動裝配式建筑企業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將裝配式建筑政策、技術、標準等劃入建設工程登記執業人員、專業技術人員之后教育內容。強化對外交流合作,借鑒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培養裝配式建筑設計、生產、施工、管理等專業人才。
(三)增強宣傳引導。各地應強化裝配式建筑的政策理解與指導工作,廣泛宣傳裝配式建筑基本知識和反對政策,的組織開展多角度、多層次的裝配式建筑宣傳交流活動,營造裝配式建筑發展濃烈氛圍。要充分發揮國家、省裝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和產業基地的引領作用,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做法,構成以點帶面、示范先行、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省自然資源廳
2020年12月14日
相關鏈接:理解《關于減緩推進江西省裝配式建筑發展的若干意見》.docx
來源: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